安仕年:馬士基CEO的艱辛
2013-04-01 08:00:5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如今,航運界不少人也不得不承認,安仕年是一個了不起的跨界者。但在五年前,這個跨界者不乏爭議。
在2007年11月出任馬士基集團CEO之前,安仕年曾是丹麥嘉士伯的CEO,從消費品領域轉向完全陌生的航運業,安仕年邁出這一步,在其就任初期收獲的爭議極大。
驕傲的航運人一直地認為,必須要由船長出身的人才能帶領航運企業,而安仕年的履歷實際上與航運并無什么關系。隨后引爆爭議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位新CEO甫一上任,就立即對馬士基集團這家百年航運巨無霸動了前所未有的大手術架構重組、業務重組和大量裁員。
2007年底至今,馬士基集團賣掉了數十億美元的資產,先是剝離了集裝箱內陸運輸(貨車、鐵路、卸吊等)和物流服務,又出售了造船業務,隨后是零售業資產,同時也對其它資產進行整理,將業務聚焦于航運、石油、碼頭和石油鉆探四大核心板塊。
除此以外,安仕年將集團的全球組織架構由14個地區減少為11個地區,大中華區便是在那時被撤銷,組織結構大量被撤并,管理層級也被大大的壓縮。馬士基航運同時宣布削減2000到3000名中層管理人員。這個數據相當于裁掉了當時10%的員工。裁員一直在繼續。
安仕年的大動干戈,不可避免帶來各種非議,尤其是重組最關鍵的2009年,馬士基集團收錄了自二戰以來的首次全年虧損,當年虧損10.24億美元,雖然同行表現更為糟糕,比如中國遠洋那年也虧損了75.4億元。然而,或許只有安仕年才知道,那一年的虧損給他帶來了怎樣的巨大心理壓力。
時至今日,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當初幸虧安仕年對馬士基這艘巨輪動了刀子,才能確保其順利轉向,不至于像其他航運企業一樣陷入低迷的泥沼中。
對比其他航運企業的運營數據,馬士基集團的基本面始終比其他公司要強很多,其他公司仍在虧損線上下反復沉淪,馬士基集團已經迅速擺脫了虧損,連航運業務也開始賺錢了。其在市場低迷期的一些帶頭舉動,確實幫助了整個行業走出低谷,比如漲價或創新。
記者在與航運界人士交流中獲知,安仕年的重組舉動,對馬士基集團的意義遠不止盈利這么簡單,航運業人士認為他改變了馬士基集團以往官僚和封閉的企業形象,由于層級被壓縮,客戶跟馬士基的溝通比以往更快速方便,對外溝通方面馬士基也漸漸變得透明,連安仕年因心臟病手術暫休及重返工作崗位的消息也對外公布。
說起心臟病手術,這倒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安仕年五年多的CEO之路如何辛苦。
2011年底,超負荷運轉的安仕年終于身體告急,病倒了,隨后做了心臟瓣膜手術,于2012年5月才重返工作崗位。
由于本報記者每年都會作為唯一被約見的中國媒體人與安仕年做專訪交流,親眼目睹著安仕年這五年的神情變化,2008-2011年的專訪實際很難做,因為那幾年安仕年面容嚴肅,眼色犀利,很難得會露出笑容,采訪前后也沒有太多寒暄和廢話,甚至有一年因為攝影師在采訪過程中拍照,相機的咔嚓聲頻率令其當場不悅。另有位媒體人曾跟記者講過一個小故事,因兩年前采訪中問及從快銷業轉航運的跨界之事,安仕年當場甩臉表示這是私事,如再問私事就中止采訪,氣氛頓時冷下來……
不過,在今年的采訪中,記者卻驚訝地發現,安仕年的整個精神狀態與幾年前完全不同,臉色和緩了很多,眼神溫和帶著笑意,這些微小的變化,連馬士基的員工也私下稱奇。
記者忍不住問他何以有此一變,是否大病一場有所頓悟,他哈哈一笑,表示與病情無關,只不過這幾年業績非常成功,員工也表現優秀,公司發展的前景也明朗了,因此讓他能夠稍微放松一下了,心情也就輕松起來。